全省旅游从业人员共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湖北日报讯(通讯员楚天舒)7月8日至9日,全省旅游从业人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活动在襄阳市举行,来自全省各市(州)负责旅游促进“三交”工作人员、5A级景区负责人及讲解员、国家一级博物馆、各市(州)综合博物馆及民族地区10县(市)博物馆负责人及讲解员等共计140人参加。
今年4月,赌博网址、省文旅厅联合下发了《湖北省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景区行动方案》,对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全省旅游促“三交”计划走深走实提出了“实施骨干培训行动,实施讲解词完善行动”等“十大行动”方案,其目的就是要全面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景区,引导广大游客在文化旅游深度体验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自发到自觉的全面提升,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注入持久动力和精神支撑。本次实践活动,采取专家授课、国内知名导游实操讲解、省内优秀导游经验分享、实地参观等形式进行。
——提升“铸牢”引领能力,争做“民族团结使者”。 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让每一位导游员、讲解员、景区管理者提升“铸牢”引领能力,努力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者、民族团结进步的促进者、国家形象的展示者。无论是导游讲解、景区宣传、文艺演出还是景区管理,都要充分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价值,向广大旅客讲明白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讲明白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讲明白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做出积极的贡献。
——深植文化底蕴根基,讲好“中华民族故事”。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是民族和睦之魂,是民族发展之基。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让每一位旅游从业人员,尤其是导游讲解员,深植文化底蕴根基,注重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系统学习,深刻理解其精髓要义,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活字典”和“金话筒”;深入了解我省独特的历史文脉、民族风情、地域特色,持续擦亮“五个一”文化名片(一幅美丽的画、一本厚重的书、一首激昂的诗、一座丰饶的园、一架通达的桥),提高文旅融合的展示度;提升文化阐释能力,善于将历史典故、民俗风情、发展成就融入讲解和服务中,用生动鲜活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方式,讲清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佳话和现实成就,讲明白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睦与共,讲透彻伟大祖国的发展进步,引导游客在深度体验中感悟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
——适应发展潮流,勇当“行业变革先锋”。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让广大旅游从业者要主动适应发展潮流,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运用新工具,通过主动拥抱变革,打破传统边界,努力成为推动行业从“观光型”向“文化体验型”转型的重要力量,在传播民族文化,凝聚共同体意识中发挥更大作用。特别是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用好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传承赓续红色血脉,筑牢文化根基;深入挖掘荆楚文化特色,将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文化故事融入景区,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要求,完善规范讲解词,全面提升全省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日常服务的点滴,在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中,注重体现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开发更多促进民族交流、增进理解的体验项目;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两个结合”与“两创”,传播中华民族集体记忆,激发广大游客情感连接和中华文化共鸣,促进文化认同,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同频共振。
相关附件: